「生命只有一次,要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,做自己喜歡的事。」在那場演講,這句話讓在場多數人低頭振筆疾書。
我想,每句話也許都可以忘記,但是這或許是讓我們回歸到生活中,讓自己快樂,最重要的部分了。
這次的演講,講者是夢想館的設計者,也是天工開物的創辦人,黃心健。
而主持人是新聞研究所的教授,彭文正老師;兩個人的對談,感覺得出來是人格特質截然不同的兩個人。
嚴格來說,我比較像是彭文正老師那種人!XD
雖然一路升學順利,但是我的成績都維持在及格好一些些,喜歡的科目或重要關頭時,才會飆到90分以上。我自己的理由很簡單,我不喜歡因為成績好而被放入別人思考的框框,理所當然認為我應該朝哪條路發展。所以從連續幾年都是科科維持90分以上後,我開始發現對自己的成績多一點寬容,生活可以有更多的體驗。
可是,當這樣久了,卻會發現一個嚴重的缺點,得過且過會讓自己開始忘記完美主義的時候,而也許會錯過許多學習過程中的精華所在,這也是我後來意識到的;只是因為當初升學階段時被好成績所束縛,所以決定改變自己;卻也逐漸發現,不夠好的成績也會是種束縛。也許真正的束縛根本就不在成績帶來的外來觀感上,而是在於我自己,能不能不去在意那些觀感,能不能在自己現有的基礎上,堅持自己的所愛。
他的人生歷程真是給我一線希望!哈哈~~~
因為自己並不是活在升學體制下的小孩,我的父母都是使用放生的態度來教育我們。
幸運的是,遺傳到媽媽的數理天份、又遺傳到爸爸對於商機的敏感度,學習上的障礙少、投資的眼光準。
只是爸媽很不同,媽媽是學校的資優生,乖巧認真;爸爸是學校的小霸王,與師長作對,早早就投入創業。這不就是彭老師提到的兩個經典範例嗎?老師通常有兩種學生需要特別注意,一個是90分的,另一個是60分的。
結果導致我根本不是個好學生XD,分數就在這兩種的區間去動盪。
而他們的話,卻可以讓我自己好好的想想,我到底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呢?
做不到與不想做,其實往往都是後者造成了失敗,前者在熱情之下根本就是小菜一碟。
黃心健老師有一項特質是我一直很佩服的特質,之所以佩服是因為我很難做得到。
不管每件事他有多不喜歡他都可以使命必達做到最好,而這是我應該要學習的,感覺得出來他是個想法很善良的人,所以有點怯懦感,會誤以為不屬於創業特質的人,但他卻才是真正創業的人。從他人生階段的轉換,一個是太空梭挑戰者號的爆炸,讓他感覺到機械的極致表現殺了一群優秀的太空人;從在Sony當PS2的遊戲研發部門藝術總監,直到發現遊戲的本質和軍事系統很像,並且一個美國高中生模仿遊戲屠殺校園的新聞讓他萌生去意;理由似乎很簡單,都違背了他當初進入該行業的初衷,所以便因此而選擇離開了。
也許,我們並不曉得我們的初衷是什麼,但是總會發現某些事情讓我們感到失去鬥志;也許我們不曉得我們的原則在哪哩,但是當發生某些情況時,我們會開始感到反彈;這種時候我們就能更清楚的看見自己,到底包裝之下的本質,最在意的是什麼?一切行為的起源來自於哪裡?也許那就是你的初衷。
我努力的回想,為什麼我小時候的夢想是念資工系,是當一個工程師?
我想著當我讀著那些程式設計的書時,就算才國中沒有基礎,也絲毫不會在心中產生現在如此的反彈,甚至恐懼;滿腦子只想著如何做出我要的東西,而不是覺得自己不想寫程式,而到底是從哪一天開始,真正進入大學資訊工程教育的殿堂以後,我卻感到枯燥乏味無聊至極,甚至忘記了我的初衷在哪裡。
到底在什麼時候,我發現了某些事物是違背我的初衷的,是傷害我的原則的,是讓我萌生去意的?我是個工作狂,向來不怕累不怕餓,廢寢忘食也會想把某些念頭徹底完成,只是動力沒了,就什麼也沒了。努力比不上熱情,那麼該如何不要因為某些事物而磨損了自己的熱情呢?就像黃老師在他幾個階段轉換他的工作一樣,某些事物徹底踩痛了他的初衷,讓他懷疑起自己做的事情。
這幾天,我才逐漸想起來了,我希望可以做出讓自己方便使用的工具,或者是讓別人方便使用的共同分享平台。我突然懂了,老天怎麼會讓我走到了EDA這裡,因為在這裡,我們是透過電腦與程式設計去解決別人的問題,替別人帶來方便。
我喜歡服務大眾的事物。
哈哈~~雖然以前死不承認,因為不想落入紫微命盤的圈套,可是事實上就是如此。
如果我做一點事,可以為別人帶來方便、帶來快樂、帶來健康、帶來自我認同,我就會很開心。
對對對~~~我就是太陽星與太陰星的綜合體!XD
對對對~~~難怪我這麼喜歡去當義工或志工,雖然興趣是喜歡賺錢,但是賺錢不是我最在意的事情。
對對對~~~難怪我這麼在意與人群之間的互動的關係,即使我選擇的出發點是一個每天與電腦為伍的行業。
如果我能找到我與世界的關係就好了,如果我能慢慢的找到自己對這個世界能產生的價值就好了。
我很希望那一天能夠早點來到,而我目前也會努力積極的去達成自己該做的事,把該做的事盡量做好。
希望,隨著歲月的成長,隨著經驗的累積;我能逐漸找到善用知識的方法;而不是徒有一個龐大的資料庫,卻無法讓他發揮所用。而所謂的境界呢?「腦中的想像,是對行業的理解。」我終於知道我的盲點在哪?我從是山開始,經歷漫長的不是山階段讓我無所適從,懷疑自己走錯了方向,最後卻發現我一直看望著得是我當初的是山啊!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
原來,我對人生迷惘了,不懂自己是為何而前行,不懂自己是為何來到這裡,
只是因為我已經身處在我當初前進的人生目標裡頭了。
這首詩明明就從國小時就背得滾瓜爛熟,卻等到這麼大了,才逐漸了解他賦予人生的意義;
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-蘇軾